跳到主要內容

【四獸山、南港山】昆蟲:「鞘翅目」合集


這是「鞘翅目、金花蟲科」的「榕四星螢金花蟲」。

「鞘翅」目
所謂「鞘翅」是前翅發展硬化成一層硬殼,變成像盔甲可以保護後翅,例如甲蟲就是很典型的「鞘翅目」昆蟲。
「鞘翅目」昆蟲是個種類數量龐大的集合,像是常聽到的「鍬形蟲、金龜子、天牛、象鼻蟲」,還有「步行蟲、金花蟲、擬步行蟲」都是「鞘翅目」一員,這些「鞘翅目」下的每一「科」也都是成員眾多的群體,要逐一辨識了解實在是個難度頗高的工作,這裡主要慢慢累積記錄在【四獸山】巧遇的鞘翅目昆蟲。
這些鞘翅目昆蟲有不少是肉食性、夜行性,白天還不容易看到它們,需要夜半去尋訪,
開始夜爬【象山】之後,才發現就算是都會區郊山,半夜出沒的昆蟲更加熱鬧,可能許多草食性昆蟲為了躲避鳥類,改成半夜出沒啃食植物,因而讓許多肉食性昆蟲也跟著夜晚出沒,才能找到更多食物。

「步行蟲」科
步行蟲科,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多不善於飛行的物種。

「黃尾放屁蟲」:

相簿:〖步行蟲〗黃尾放屁蟲


  • 鞘翅目->細頸步行蟲科。
  • 夜行性、趨光、肉食性。
(這相簿目前是用手機拍攝,尚帶相機去補齊)
「黃尾放屁蟲」是不會飛行的步行蟲科、肉食性,夜晚快速行走在路面獵捕昆蟲,
這是手機拍攝一隻「黃尾放屁蟲」和一群螞蟻搶食人面蜘蛛的殘骸。

雖然只是夜間偶遇,尚無法仔細觀察,搜尋「黃尾放屁蟲」過程,看到不少關於放屁蟲的「屁」有趣知識:
(後來發現盛夏時節夜半,〖象山步道〗上還蠻多「黃尾放屁蟲」快速爬行)
  • 放屁蟲算是一個「氣步甲科步行蟲」的通稱(大約有500種),台灣放屁蟲似乎有兩種:「黃尾放屁蟲」、「黃紋放屁蟲」,差別在於尾部黃色區域紋路。
  • 放屁蟲的「屁」是「對苯醌」這化學物質,『維基百科:放屁蟲』這篇裡面有簡單解釋:
    1. 「放屁蟲腹部的腺體中存有對苯二酚和過氧化氫」。
      (備註:如下圖中左右兩個腺體(紫紅色小區域)左右一邊存放一種物質:對苯二酚Hydeoquinone、過氧化氫Hydroden-Peroxide)。
    2. 「這兩種物質可在一個含有過氧化氫酶和辣根過氧化物酶的空腔中混合」。
      (備註:兩種物質被擠到一個腔體裡面(下圖中黃色區域),和另外兩種「酶」物質混合,「酶」觸發化學反應,產生:高熱、氧氣、對苯醌,因而有強烈氣味和刺激性)。
    3. 「過氧化氫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放出氧氣,氧化對苯二酚成為對苯醌。反應劇烈放熱,使混合物沸騰氣化,連同氧氣的助推作用,將混合物噴出。有的甲蟲在耗盡儲存之前可以噴20次。」
      (備註:高熱氣化的對苯醌、氧氣,擠到噴射腔體(下圖中橘色區域),對外噴出大約接近華氏212度(約攝氏100度)氣體)。
      (備註:可以連續噴射20次)

    4. (圖片引用自此網址:Physiology,如果侵權,麻煩請告知)
  • 這15分鐘的影片有比較詳細的說明。
    這影片提到一些小故事,像是:NASA創辦小組裡面對昆蟲的愛好、達爾文吞進一隻放屁蟲的經驗、《For Love Of Insects》作者艾斯納針對放屁蟲的小實驗。
  • 以下這個影片,是國家地理雜誌做的「青蛙蟾蜍吞食放屁蟲」實驗。
    相簿:〖鞘翅〗黃尾放屁蟲

「天牛」科
天牛科被歸類在「金花蟲總科」下,但有別於金花蟲科,大多體型龐大,有些對果樹傷害較大。

「台灣雙星銹天牛」:

相簿:〖天牛〗台灣雙星銹天牛

在〖虎山溪步道〗練習微距打光練習時,發現這隻「台灣雙星銹天牛」。

  • 鞘翅目->金花蟲總科->天牛科->粗天牛亞科。
  • 它的色澤紋路很像石板步道,差點錯過。
  • 黑釉雙眼看起來很像飽讀經書的學者。


「無紋粗天牛」:

相簿:〖天牛〗無紋粗天牛(淡色粗天牛、麗紋粗天牛)

這是夜爬象山巧遇的無紋粗天牛,手機拍攝,算是常見品種,所以很快就找到名稱。
「無紋粗天牛」身體紋路和「桑天牛」很像,不過,「桑天牛」的觸角是黑白相間紋路,差異比較顯著。

  • 鞘翅目->金花蟲總科->天牛科->粗天牛亞科。
  • 「無紋粗天牛」身上有很多棘毛,看起來很滄桑,眼睛也沒有像「台灣雙星銹天牛」一般油黑大顆。



「象鼻蟲」科
象鼻蟲科也是常見的昆蟲,和步行蟲科都是比較不太善於飛行的鞘翅目,
象鼻蟲體型小加上長鼻子,其實還蠻有喜感的,只是外表多半比較有粗糙感,是比較不討喜的模樣。

「淡褐象鼻蟲」:

相簿:〖象鼻蟲〗淡褐象鼻蟲


這「淡褐象鼻蟲」也是在〖虎山溪步道〗練習微距時候拍到的,覺得這形狀蠻有趣的,其實對「淡褐象鼻蟲」還不太了解。

  • 鞘翅目->象鼻蟲科。


「金花蟲」科
金花蟲科不少有著鮮艷亮麗的外表,是攝影粉絲群很多的物種科別,可惜個人還不是很了解。

「榕四星螢金花蟲」:

相簿:〖金花蟲〗榕四星螢金花蟲

這「榕四星螢金花蟲」體型很小,是在拍攝蜘蛛隱帶時,不小心看到,才有機會拍到「榕四星螢金花蟲」,上面有明顯特徵:四顆黑點,所以算是好認。
因為只是巧遇「榕四星螢金花蟲」,對它們不是非常了解。

  • 鞘翅目->金花蟲科->球螢金花蟲屬。

「金龜子」科
「金龜子」科數量比較多,另外和「鍬形蟲」科一起歸納到:【四獸山、南港山】昆蟲:「鞘翅目:金龜子、鍬形蟲」合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屯山】群峰:植物彙整

第一張是在【大屯山西峰】回望【面天山】(有反射板那座山頭)、【向天山】。 第二張是往【大屯山主峰】路徑上,回望【面天山】、【大屯山西峰】、【大屯山南峰】(依序從右到左)三個山頭。 【大屯山】連峰五個山頭算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經典路線。 對於以追求里程、追求速度的山友來說,【大屯山】連峰這條路線具備基本距離和爬升,算是縱走基礎路線。 對於喜好地理的山友來說,【大屯山】+【七星山】七連峰則是著名的台灣火山地形。 對於喜好植物生態的山友來說,陽明山國家公園涵蓋的區域北降現象顯著,1000m海拔就可以出現中海拔山區特性。 短短距離之內同時有低海拔溪谷(〖內雙溪古道〗群、三芝古道群),箭竹草原、中海拔丘陵區(〖風擎步道〗),山谷小平原(二子坪、大屯坪),在小小範圍之內聚集了幾種不同地理型態所催生的生態。 以往不太了解,為何要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 過去總覺得這國家公園海拔不高,不像玉山、雪霸國家公園有著大量百岳,而且陽明山國家公園離都會區如此的近,公園區內佈滿許多人工建物。 心裡深深懷疑著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初衷為何? 不過,隨著心態放下單純追求里程、速度、風景的爬山,開始關注不同地理區域所出現相同或是不同的植物生態,開始體會陽明山國家公園這裡的獨特性,似乎開始慢慢認同國家公園的必要性,也開始拋棄那些單純以「爬山、運動」作為出發點的質疑。 因此在遊記的撰寫方向,也越來越側重地理位置與植物的整合。 在方法上,通常會先整理路線軌跡方向性,其次整理所記錄的植物在這軌跡上的分佈,並進一步根據物種在不同路線上出現的位置來做整合。 這樣的轉變才兩三年,比較有心得的是大屯尖葉槭和雙葉蕨這兩個比較常見的植物,希望這個方法可以持續下去。 大屯山系植物相關彙整 相簿: 【大屯山】系植物 FB:【 好野遊 賞台灣 】 【大屯山】群峰:植物彙整 〖二子坪步道〗〖大屯坪步道〗植物賞 〖菜公坑步道〗植物賞 【七星山】2018植物賞 〖七星公園〗植物賞 【小觀音山】、〖大屯溪古道〗植物賞 〖內雙溪古道〗群植物賞 擎天崗〖風擎步道〗〖冷擎步道〗植物賞 這篇彙整是三次行程累積的資料,分別是2017的【大屯山】五峰、2020年【大屯山】四峰、【大屯山】主峰, 2017年還沒有非常認真的紀錄植物,而且一次走五個山頭,時程上...

【小觀音山】、〖大屯溪古道〗植物

上面這張是角桐草,下面這張是黃花鼠尾草。 10月剛好是角桐草、黃花鼠尾草花季,〖大屯溪古道〗滿滿盛開中。 這篇彙整前後相隔四年的【小觀音山】、〖大屯溪古道〗行程,一篇是2019年10月,一篇是2015年7月,除了季節差異,2015年那時尚不能關注到太多植物。 【2019.10.13【小觀音山】群峰、大屯溪古道 植物相簿: 【小觀音山】、〖大屯溪古道〗植物 遊記(2019年): 二訪【小觀音山】群峰、大屯溪古道 遊記(2015年): 2015.07.25【小觀音山】群峰下〖大屯溪古道〗 FB:【 好野遊 賞台灣 】 Part A、 【小觀音山】群峰 這次在小觀音山稜線看到不少杜鵑,可惜沒看到開花,網路資料說這些稜線上的杜鵑是「大屯杜鵑」(又名:唐杜鵑、中原氏杜鵑), 大屯杜鵑也是深桃紅色(花色和金毛杜鵑非常像),要辦認大屯杜鵑和金毛杜鵑,要看葉子,葉子上有厚厚的毛,而且黏黏的,就是金毛杜鵑。 等杜鵑花季,再來小觀音山探查一下。 「寒苺」 一開始不太確定這是「寒苺」?還是「虎耳草」? 「虎耳草」葉形雖然很像寒苺,不過虎耳草中間的葉脈顏色明顯很淺,很像白紋,和「寒苺」的區隔很大。 這植物葉脈是黑線條,應該是「寒苺」。 「杜虹花」(又名:台灣紫珠) 蠻常見的紫色果子。 「大屯細辛??大花細辛??」 往小觀音山北峰的箭竹叢下看到這不知名小草,猜測可能是細辛之類的。 這是「大屯細辛」?還是「大花細辛」?這葉片顏色很深,又是圓心型,實在不會從葉子去分辨大屯細辛?還是大花細辛? 拍攝當下,不知道要撥開葉子看看花色,所以沒有拍攝到花。 拍攝的地方,可以在背景看到箭竹林、芒草堆,因為這地點,會懷疑是陽明山區特有的大屯細辛。 「異葉木犀」 「異葉木犀」很有趣,同一棵樹上有兩種葉型:全緣、刺葉。 刺葉好像是偏樹木下方,陽光少的部位。樹木上方,陽光多,就會是全緣葉型。 類似有刺葉的還有「冬青」、「刺葉桂櫻」兩種, 「苗栗冬青」葉子互生和照片這棵不一樣。 「刺葉桂櫻」也是有兩種葉型:全緣、刺葉,只是「刺葉桂櫻」刺葉形態的刺比較短。 「??」(尚不確定品種) 這種小黃花,好像金絲桃,曝光沒處理好,有點過曝,希望找得到。 Part B、〖大屯溪古道〗 「角桐草」 10...

【七星山】植物篇(〖七星公園〗)

這是從【小觀音山】主峰眺望【七星山】群峰。  這篇匯集多次從不同路線走【七星山】拍攝觀察的植物。 植物紀錄:「 【七星山】2020.04.17 〖七星公園〗植物賞 」 植物相簿: 2020.04.17 〖七星公園〗 植物紀錄:「 2018.12.22 【凱達格蘭山】-【七星山主峰】-【七星山南峰】 」 植物相簿: 2018.12.22 【凱達格蘭山】-【七星山主峰】-【七星山南峰】 植物紀錄:「 2018.03.14 【七星山主峰】(苗圃登山口-小油坑)〖水車寮水圳步道〗 」 植物相簿: 2018.03.14【七星山主峰】(苗圃線) FB:【 好野遊 賞台灣 】 地理資料 【七星山】主峰,小百岳編號02、標高1120m,台北市最高峰。 【七星山】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官方重點推廣的路線,陽明山大縱走的十個山頭當中的中心點,算是台灣北部相當熱門的登山路線。 陽明山國家公園官方規劃了三條登上七星山的路線,分別是: 〖冷水坑線〗:「冷水坑遊客中心」旁的登山口起登。 官方標示「七星山冷水坑線」,單程2.1km、爬升380m。 先經過【七星山東峰】,再到【七星山主峰】。 「東南-西北」走向。 〖小油坑線〗:「小油坑遊客中心」停車場旁的登山口起登。 官方標示「七星山小油坑線」,單程1.6km、爬升315m。 先經過【七星山主峰】,再到【七星山東峰】。 「西北-東南」走向。 〖苗圃線〗:陽明山童軍中心公車站旁的苗圃登山口起登。 官方標示「七星山苗圃線」:單程2.4km、爬升584m。 先到【七星山】主峰和東峰之間的鞍部叉路。 「西南-東北」走向。 「七星山苗圃線」是這三條當中,路程最長,爬升最多的路線。 遊記: 多次遊【七星山】 植物紀錄: 【七星山】植物篇(苗圃線、小油坑線、凱達格蘭山遺址區) 〖七星公園〗 植物紀錄: 【七星山】植物篇 植物相簿: 2020.04.17 〖七星公園〗 遊記: 多次遊【七星山】 FB:【 好野遊 賞台灣 】 這是在七星公園拍的「山寶鐸」,可能是花季末期,數量不多。 2020年在〖二子坪步道〗尋得「蘭崁馬藍」、〖菜弓坑步道〗尋得「紫花菫菜」「萎蕤」,希望來得及在花季末可以找到「山寶鐸」。 「2020.04.17 〖七星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