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四獸山、南港山】昆蟲:「鞘翅目:金龜子、鍬形蟲」合集


這是「扁鍬形蟲」,算是普遍的鍬形蟲。(手機拍攝)

這是「台灣褐栗金龜」(手機拍攝),夏季夜晚會大量出現,還有一種「中華褐栗金龜」,兩者外表相似,明顯差異在於體型大小。
「金龜子」科、「鍬形蟲」科兩者算是「鞘翅目」當中體型比較大的,有如盔甲的外表吸引不少人關注。
夏季夜晚,【四獸山】眾多步道上,蠻容易看到扁鍬形蟲、台灣褐栗金龜。
這裡將「金龜子」科、「鍬形蟲」科獨立歸納在一起。


「金龜子」科
金龜子科受歡迎的程度大概僅次於蝴蝶吧?不論是獨角仙還是顏色亮麗的艷金龜,都有為數不少的粉絲群。

「雙叉犀金龜(獨角仙)」:

相簿:〖金龜子〗雙叉犀金龜(獨角仙)

本來以為在【四獸山、南港山】區不會看到獨角仙,沒想到還是巧遇到一隻,以數量來說,還是沒有扁鍬形蟲、台灣褐栗金龜、泥圓翅鍬形蟲來得多。

獨角仙愛好者眾多,網路上有不少精緻的攝影集,這裡只是巧遇用手機記錄。
  • 鞘翅目->金龜子科->叉犀金龜屬。



「台灣褐栗金龜」:

相簿:〖金龜子〗台灣褐栗金龜

五六月盛夏季節夜半,有非常多台灣褐栗金龜出沒在四獸山區,白天比較少看到,算是夜行性的昆蟲。
目前都是夜爬象山時,用手機拍攝,再找機會用相機拍攝。

一開始把「台灣褐栗金龜」誤以為是「中華褐栗金龜」,後來在六月底遇到「中華褐栗金龜」,才知道兩者體型差異頗大。
  • 鞘翅目->金龜子科。


  • 網路資料「台灣褐栗金龜、中華褐栗金龜、墾丁褐栗金龜」三種褐栗金龜的差異在於腹部、關節處體毛,不過,個人還不是很了解。


「中華褐栗金龜」:

相簿:〖金龜子〗中華褐栗金龜

「中華褐栗金龜」外型和台灣褐栗金龜相似,也是夜行性昆蟲,兩者差異點很細微,比較顯著差別在於兩者體型,「中華褐栗金龜」明顯大了許多。
夜爬象山時巧遇,用手機拍攝,再找機會用相機拍攝。

  • 鞘翅目->金龜子科。



「鍬形蟲」科
過去一直誤以為獨角仙是鍬形蟲科,沒想到鍬形蟲科是兩個角,獨角仙算金龜子科。
一開始在步道上遇到鍬形蟲,總是搞不清楚「扁鍬形蟲、鬼艷鍬形蟲、圓翅鍬形蟲」,尤其雌性和短牙形雄性的差異,後來又知道長角大鍬形蟲這一類的大鍬形蟲,又更加混亂。
PS:還有「小圓翅、黑化紅圓翅、泥圓翅」三者之間的差異也讓人頗為困擾。
所以以下的相簿分類,可能會修正。

「扁鍬形蟲」:

鞘翅目->鍬形蟲科->大鍬形蟲屬。
相簿:〖鍬形蟲〗台灣扁鍬形蟲

「扁鍬形蟲」算是非常常見的鍬形蟲,【四獸山】區也是非常容易見到扁鍬形蟲。


常可以看到約8公分長度的扁鍬形蟲。

雌性扁鍬形蟲,短大顎(但也有牙凸)。





台灣扁鍬形蟲(雌)也是短大顎,乍看和圓翅鍬形蟲(紅或泥、黑化)頗像,
目前初步整理的分辨扁鍬形蟲(雌)圓翅鍬形蟲方式:
  • 大顎上有沒有「牙凸」:
    圓翅鍬形蟲沒有「牙凸」。(大圓翅鍬形蟲大顎牙齒比較長,看起來有好幾根牙凸)
    大鍬形蟲、扁鍬形蟲、鬼豔鍬形蟲:有「牙凸」(雌性的短大顎也有牙凸)。
  • 腹部形狀:
    圓翅鍬形蟲:腹部較短、圓。
    大鍬形蟲、扁鍬形蟲、鬼豔鍬形蟲:腹部較長。



「艷鍬形蟲」:

鞘翅目->鍬形蟲科->艷鍬形蟲屬。
相簿:〖鍬形蟲〗鬼艷鍬形蟲


這是鬼艷鍬形蟲(雌性),一開始看到這短大顎,以爲這是某種圓翅鍬形蟲,所幸有網友修正。

這是鬼艷鍬形蟲(短牙型、雄性),原來「鬼艷鍬形蟲(雄性)」的大顎,依據長度分成三種:長牙型(也就是比較多人分享的)、中牙型、短牙型,上面影片的雄性是短牙型「鬼艷鍬形蟲(雄性)」。
所以,這幾種都是短大顎的鍬形蟲,需要依據其他特徵來分辨:「鬼艷鍬形蟲(短牙型雄性)、紅圓翅鍬形蟲(雄性、黑化)、泥圓翅鍬形蟲(雄性、黑化)、台灣扁鍬形蟲(雌)」
整理一下分辨特徵:
  • 「鬼艷鍬形蟲」前胸背板兩側都有尖銳三角扁板(圖中第5點)。
    「鬼艷鍬形蟲」雄性的頭部兩側有像尖刺一般的尖銳三角形(右圖中第3點)

  • 「鬼艷鍬形蟲」雌性的頭部兩側三角扁板比較像正三角形(左圖中第3點)

  • 從腹部看,「鬼艷鍬形蟲」雄性頭部兩側三角形尖刺很明顯。

  • 把「鬼艷鍬形蟲(短牙型雄性)、圓翅鍬形蟲(雄性、黑化)、台灣扁鍬形蟲(雌)」三個放在一起比較一下頭部、前胸背板的三角形,就很清楚的分辨出「鬼艷鍬形蟲」。



「圓翅鍬形蟲」屬:

鞘翅目->鍬形蟲科->圓翅鍬形蟲屬。
相簿:〖鍬形蟲〗圓翅鍬形蟲屬

台灣大約有五種「圓翅鍬形蟲」屬(有些文章提到一些亞種),這些「圓翅鍬形蟲」除了「大圓翅鍬形蟲」牙形、「台灣圓翅鍬形蟲(中華圓翅鍬形蟲的台灣亞種)」表面顆粒這兩種「圓翅鍬形蟲」有明顯特徵之外,其他三種:「泥圓翅鍬形蟲」「紅圓翅鍬形蟲」「小圓翅鍬形蟲」都有些變異相似性,目前還不太會分辨:
(備註:推薦幾篇分辨文章
  1. 「大圓翅鍬形蟲」:主要特徵在牙形上的突起。
  2. 「紅圓翅鍬形蟲」:混淆點:也有黑化紅圓翅鍬形蟲,分辨特徵:「後足跗節長」。
  3. 「泥圓翅鍬形蟲」:混淆點:也有紅化泥圓翅鍬形蟲,分辨特徵:「後足跗節短」。
  4. 「台灣圓翅鍬形蟲(中華圓翅鍬形蟲的台灣亞種)」:體型小,主要特徵在鞘翅表面有顆粒非亮光狀。
  5. 「小圓翅鍬形蟲」:體型小,混淆點:也有紅化小圓翅鍬形蟲。(尚待學會分辨方式)
「大圓翅鍬形蟲、台灣圓翅鍬形蟲」特徵比較顯著,容易檢視出來,但是個人還不太會分辨「小圓翅鍬形蟲、紅圓翅鍬形蟲黑化」,所以圓翅鍬形蟲的圖片尚待釐清確認中。

「紅圓翅鍬形蟲」:

相簿:〖鍬形蟲〗紅圓翅鍬形蟲




「泥圓翅鍬形蟲」:

相簿:〖鍬形蟲〗泥圓翅鍬形蟲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屯山】群峰:植物彙整

第一張是在【大屯山西峰】回望【面天山】(有反射板那座山頭)、【向天山】。 第二張是往【大屯山主峰】路徑上,回望【面天山】、【大屯山西峰】、【大屯山南峰】(依序從右到左)三個山頭。 【大屯山】連峰五個山頭算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經典路線。 對於以追求里程、追求速度的山友來說,【大屯山】連峰這條路線具備基本距離和爬升,算是縱走基礎路線。 對於喜好地理的山友來說,【大屯山】+【七星山】七連峰則是著名的台灣火山地形。 對於喜好植物生態的山友來說,陽明山國家公園涵蓋的區域北降現象顯著,1000m海拔就可以出現中海拔山區特性。 短短距離之內同時有低海拔溪谷(〖內雙溪古道〗群、三芝古道群),箭竹草原、中海拔丘陵區(〖風擎步道〗),山谷小平原(二子坪、大屯坪),在小小範圍之內聚集了幾種不同地理型態所催生的生態。 以往不太了解,為何要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 過去總覺得這國家公園海拔不高,不像玉山、雪霸國家公園有著大量百岳,而且陽明山國家公園離都會區如此的近,公園區內佈滿許多人工建物。 心裡深深懷疑著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初衷為何? 不過,隨著心態放下單純追求里程、速度、風景的爬山,開始關注不同地理區域所出現相同或是不同的植物生態,開始體會陽明山國家公園這裡的獨特性,似乎開始慢慢認同國家公園的必要性,也開始拋棄那些單純以「爬山、運動」作為出發點的質疑。 因此在遊記的撰寫方向,也越來越側重地理位置與植物的整合。 在方法上,通常會先整理路線軌跡方向性,其次整理所記錄的植物在這軌跡上的分佈,並進一步根據物種在不同路線上出現的位置來做整合。 這樣的轉變才兩三年,比較有心得的是大屯尖葉槭和雙葉蕨這兩個比較常見的植物,希望這個方法可以持續下去。 大屯山系植物相關彙整 相簿: 【大屯山】系植物 FB:【 好野遊 賞台灣 】 【大屯山】群峰:植物彙整 〖二子坪步道〗〖大屯坪步道〗植物賞 〖菜公坑步道〗植物賞 【七星山】2018植物賞 〖七星公園〗植物賞 【小觀音山】、〖大屯溪古道〗植物賞 〖內雙溪古道〗群植物賞 擎天崗〖風擎步道〗〖冷擎步道〗植物賞 這篇彙整是三次行程累積的資料,分別是2017的【大屯山】五峰、2020年【大屯山】四峰、【大屯山】主峰, 2017年還沒有非常認真的紀錄植物,而且一次走五個山頭,時程上...

【小觀音山】、〖大屯溪古道〗植物

上面這張是角桐草,下面這張是黃花鼠尾草。 10月剛好是角桐草、黃花鼠尾草花季,〖大屯溪古道〗滿滿盛開中。 這篇彙整前後相隔四年的【小觀音山】、〖大屯溪古道〗行程,一篇是2019年10月,一篇是2015年7月,除了季節差異,2015年那時尚不能關注到太多植物。 【2019.10.13【小觀音山】群峰、大屯溪古道 植物相簿: 【小觀音山】、〖大屯溪古道〗植物 遊記(2019年): 二訪【小觀音山】群峰、大屯溪古道 遊記(2015年): 2015.07.25【小觀音山】群峰下〖大屯溪古道〗 FB:【 好野遊 賞台灣 】 Part A、 【小觀音山】群峰 這次在小觀音山稜線看到不少杜鵑,可惜沒看到開花,網路資料說這些稜線上的杜鵑是「大屯杜鵑」(又名:唐杜鵑、中原氏杜鵑), 大屯杜鵑也是深桃紅色(花色和金毛杜鵑非常像),要辦認大屯杜鵑和金毛杜鵑,要看葉子,葉子上有厚厚的毛,而且黏黏的,就是金毛杜鵑。 等杜鵑花季,再來小觀音山探查一下。 「寒苺」 一開始不太確定這是「寒苺」?還是「虎耳草」? 「虎耳草」葉形雖然很像寒苺,不過虎耳草中間的葉脈顏色明顯很淺,很像白紋,和「寒苺」的區隔很大。 這植物葉脈是黑線條,應該是「寒苺」。 「杜虹花」(又名:台灣紫珠) 蠻常見的紫色果子。 「大屯細辛??大花細辛??」 往小觀音山北峰的箭竹叢下看到這不知名小草,猜測可能是細辛之類的。 這是「大屯細辛」?還是「大花細辛」?這葉片顏色很深,又是圓心型,實在不會從葉子去分辨大屯細辛?還是大花細辛? 拍攝當下,不知道要撥開葉子看看花色,所以沒有拍攝到花。 拍攝的地方,可以在背景看到箭竹林、芒草堆,因為這地點,會懷疑是陽明山區特有的大屯細辛。 「異葉木犀」 「異葉木犀」很有趣,同一棵樹上有兩種葉型:全緣、刺葉。 刺葉好像是偏樹木下方,陽光少的部位。樹木上方,陽光多,就會是全緣葉型。 類似有刺葉的還有「冬青」、「刺葉桂櫻」兩種, 「苗栗冬青」葉子互生和照片這棵不一樣。 「刺葉桂櫻」也是有兩種葉型:全緣、刺葉,只是「刺葉桂櫻」刺葉形態的刺比較短。 「??」(尚不確定品種) 這種小黃花,好像金絲桃,曝光沒處理好,有點過曝,希望找得到。 Part B、〖大屯溪古道〗 「角桐草」 10...

【七星山】植物篇(〖七星公園〗)

這是從【小觀音山】主峰眺望【七星山】群峰。  這篇匯集多次從不同路線走【七星山】拍攝觀察的植物。 植物紀錄:「 【七星山】2020.04.17 〖七星公園〗植物賞 」 植物相簿: 2020.04.17 〖七星公園〗 植物紀錄:「 2018.12.22 【凱達格蘭山】-【七星山主峰】-【七星山南峰】 」 植物相簿: 2018.12.22 【凱達格蘭山】-【七星山主峰】-【七星山南峰】 植物紀錄:「 2018.03.14 【七星山主峰】(苗圃登山口-小油坑)〖水車寮水圳步道〗 」 植物相簿: 2018.03.14【七星山主峰】(苗圃線) FB:【 好野遊 賞台灣 】 地理資料 【七星山】主峰,小百岳編號02、標高1120m,台北市最高峰。 【七星山】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官方重點推廣的路線,陽明山大縱走的十個山頭當中的中心點,算是台灣北部相當熱門的登山路線。 陽明山國家公園官方規劃了三條登上七星山的路線,分別是: 〖冷水坑線〗:「冷水坑遊客中心」旁的登山口起登。 官方標示「七星山冷水坑線」,單程2.1km、爬升380m。 先經過【七星山東峰】,再到【七星山主峰】。 「東南-西北」走向。 〖小油坑線〗:「小油坑遊客中心」停車場旁的登山口起登。 官方標示「七星山小油坑線」,單程1.6km、爬升315m。 先經過【七星山主峰】,再到【七星山東峰】。 「西北-東南」走向。 〖苗圃線〗:陽明山童軍中心公車站旁的苗圃登山口起登。 官方標示「七星山苗圃線」:單程2.4km、爬升584m。 先到【七星山】主峰和東峰之間的鞍部叉路。 「西南-東北」走向。 「七星山苗圃線」是這三條當中,路程最長,爬升最多的路線。 遊記: 多次遊【七星山】 植物紀錄: 【七星山】植物篇(苗圃線、小油坑線、凱達格蘭山遺址區) 〖七星公園〗 植物紀錄: 【七星山】植物篇 植物相簿: 2020.04.17 〖七星公園〗 遊記: 多次遊【七星山】 FB:【 好野遊 賞台灣 】 這是在七星公園拍的「山寶鐸」,可能是花季末期,數量不多。 2020年在〖二子坪步道〗尋得「蘭崁馬藍」、〖菜弓坑步道〗尋得「紫花菫菜」「萎蕤」,希望來得及在花季末可以找到「山寶鐸」。 「2020.04.17 〖七星公園...